生物质热风炉的炉膛结焦是影响燃烧效率与设备寿命的常见问题,焦块堆积会导致换热面积缩小、热效率下降,严重时甚至引发炉膛堵塞。科学的清理方法与预防措施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。
炉膛清理需分周期采用针对性手段。日常清理可在每次停炉后进行:待炉膛温度降至80℃以下,用专用耙子清除炉排表面的灰烬与细小焦块,并用压缩空气(压力0.4~0.6MPa)吹扫炉膛死角,避免残留颗粒二次结焦。每周需进行深度清理:拆除观火孔盖板,用长柄铲刀铲除炉壁附着的焦层,对粘结紧密的硬焦可先喷洒除焦剂(主要成分为碳酸钠与氟化钠复配物),静置2小时后再清理,能降低清理难度30%以上。每季度需清灰:打开炉膛检修门,检查换热管表面积灰情况,用高压水枪(压力10~15MPa)冲洗,确保换热效率恢复至初始状态的90%以上。
结焦预防需从燃料、运行参数两方面入手。燃料预处理是基础:生物质燃料(如秸秆、木屑)的含水率需控制在15%~20%,过湿会导致燃烧不全;粒径应均匀(2~5cm),避免大块燃料堆积形成局部高温。运行中需优化燃烧参数:炉膛温度控制在800~1000℃,超过1100℃时易引发灰分熔融结焦;一次风量保持在总风量的60%~70%,确保燃料充分悬浮燃烧,减少炉排积料。对于高灰分燃料,可添加防焦添加剂(如氧化镁粉末),按燃料量的0.5%比例混合,抑制灰分熔融。
设备维护细节同样重要。炉排需每月检查一次,确保间隙均匀(2~3mm),避免漏料导致的局部结焦;定期清理炉排传动机构,保证运行顺畅,防止卡涩造成的燃料堆积。炉膛耐火材料若出现裂纹,需及时用高温耐火水泥修补,避免高温烟气窜流形成局部过热。此外,建立运行台账,记录每次燃料种类、燃烧温度及结焦情况,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操作参数,可使结焦频率降低50%以上。

通过“定期清理+源头预防”的组合措施,能有效控制生物质热风炉的结焦问题,维持热效率稳定在85%以上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至8~10年。